以资产回购股份,这在两市中是件新事物。
以资产回购股份,目前仅在沪市本地上市公司中有之。沪市本地上市公司推出这种预案或方案,呈现出“循序渐进”的特点。我们在申能股份的回购方案中,看到了以资产回购股份的影子。申能股份将以25.1亿元的现金,回购10亿股国有法人股。申能股份尽管现金充沛,但付款方式为分期支付。控股股东申能(集团)有限公司则承诺,明年上半年利用所得部分现金,收购置换申能股份的非经营性资产。申能股份董事长杨祥海表示,争取年内完成股份回购。回购股份是一次性的,支付回购款是分次进行的。如果最后一笔回购在明年上半年交付,那么,按“申能”集团承诺,申能股份实际上也可以以非经营资产“置换”“申能集团”所持股份。即使不是这样,也无非是申能股份先支付现金,“申能集团”再将部分现金收购申能股份非经营性资产。这不过是一步分作两步走而已。从申能股份的方案和有关报道看,申能股份的回购已含有一部分以资产回购的内容。
冰箱压缩的回购预案显示,无论在节奏上,还是内容上,都要比申能股份来得直接了当。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向控股股东,上海轻工控股(集团)公司回购4206.2753万股国家股,而“轻工控股”则承诺以所得款项受让冰箱压缩投资的上海森林电器有限公司31%的股权。从操作过程看,有关资金可能需要在“轻工控股”帐户上“逗留”一下。但实质是冰箱压缩以“森林电器”31%股权回购4206.2753万股国家股,这至多也只是“一步分作两步走”而已。
与冰箱压缩同日推出回购预案的沪昌特钢,其内容更为简捷明快。它只是以11394万元的不适资产回购部分国有法人股。它没有采用先支付现金,再让控股股东以所得现金收购不适资产这样的程序。从以实物资产回购股份的内容看,冰箱压缩比申能股份前进了一步,而沪昌特钢又比冰箱压缩前进了一步。
以实物资产回购股份,结合两市公司的实际情况,其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。首先,它解决了一些现金不充沛公司回购股份不易的难题。上市公司的自有资金主要来源于募股资金和历年盈利。实际情况表明,募股资金构成了自有资金的主要部分。募股资金都是有项目投向的。这样,多数上市公司将缺乏现金回购股份的能力。允许实物资产回购股份,目前并无政策上的障碍,如果得以实施,其启示作用不可低估。其次,有利于解决“历史遗留问题。”,一些不适资产,往往是控股股东以资产折股时带入的,这在1992年至1994年上市的公司中尤为明显。通过不适资产回购股份“完璧归赵”也是合情合理的。第三,有利于维持非发起人股东的权益。非发起人股东是以现金认购股份的,与一些不适资产一起共同构成股东权益后,股东权益的质量实际上是有所下降的,从某种角度看,这些不适资产若干年来实际上起的是一种负面作用,把这些不适资产“奉还”给控股股东,能对上市公司的净资产起到“净化”作用。第四,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业绩。不适资产回购股分后,股份总额减少了,资产质量提高了,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也有可能得到提高。第五,有利于上市公司资本运作手段的多样化。为减少注册资本回购股份并予注销,是一种资本运作行为。《公司法》也赋予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这样的权利。但较长时期以来,我们的上市公司一直未去行使这一权利,这实际上也是不足取的。
以实物资产定向回购股份,是股市中的新事物。目前,我们并无这方面的配套政策。随着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深入,估计采用这种办法的公司也会增多。如能有配套政策及时出台,可能会使实物资产定向回购股份更具有操作性和更为规范化。
从实际情况看,不适资产的评估应是较为敏感的问题,不适资产一般无法给企业带来效益,一定程度上可能还是“包袱”。对于这种资产,从贴现率的角度看,它的评估值应低于帐面值。当初,这些不适资产是以高于或等于帐面值的价格,由国有股东折价入股的,如今以低于当初的价格由国有股东“赎回”,国有股东无疑是在干着“高抛低吸”的勾当,——这还不包括不适资产历年来参与的利润分配。但不适资产由国有股东高价“赎回”,如前所述,在理论上也存在漏洞。如何妥善解决这一问题,市场各方可予探讨,政策上也应有较为明确的说法。